為加快我校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步伐,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和信息化教學水平,推進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教學和管理中的廣泛應用,同時為豐富學校教學資源庫,我校決定舉辦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方案如下:
一、比賽項目
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和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2個比賽項目。
二、比賽時間
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和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的初賽由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決賽時間: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定于2018年4月26日下午2:15開始;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定于2018年5月12日上午8:30開始。
三、賽項要求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本賽項重點考察教師合理、充分運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環境,解決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系統優化教學過程,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教學設計應基于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理念,結合我校學生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在教師角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互動方式、考核與評價等方面有所創新,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效果突出。教學設計可針對1-2課時、一個教學單元或一個任務模塊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本賽項重點考察教師依據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課堂教學,達成教學目標的能力。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合理選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創設學習情境,優化教與學的過程。所選的教學內容應相對獨立、完整,可以是一節完整的課堂教學內容,也可以是某個知識點或者技能點的教學(訓練)內容,教學時長原則上控制在35-45分鐘。
四、比賽辦法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本賽項初賽由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形式自行決定,決賽由學校統一組織采用說課的形式。決賽由參賽主講教師按現場抽簽順序進行現場講解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用時每人15分鐘,其中講解教學設計10分鐘,答辯5分鐘。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本賽項初賽由各教學單位自行組織形式自行決定,決賽由學校統一組織采用課堂教學的形式。決賽由參賽主講教師按現場抽簽順序進行現場講解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用時每人35分鐘,其中講解教學設計30分鐘,答辯5分鐘。
五、報名要求
1.本賽項可以個人或教學團隊(同一教學單位在職教師)的名義報名;以教學團隊名義報名的,成員不超過3人,主講教師為第一完成人。
2.已參加過往年信息化教學大賽并獲得一、二等獎的作品不得重復參賽,2015年以來的一等獎作品第一完成人不得作為主講人參賽。
3.參賽作品應為原創,資料引用應注明出處。作品如引起知識產權異議和糾紛,責任由參賽者承擔。
4.經作者同意,大賽組委會統一將決賽作品收錄學校教學資源庫全校共享。
六、資料報送要求
1.各教學單位為初賽組織方,負責收集并初評參賽教師個人或教學團隊的作品,評選出不超過兩件參賽作品參加全校決賽。
2.參加全校決賽的作品以參加初賽的作品為準,參賽者可以做優化修改但不能將初賽作品完全替換,如發現決賽作品與初賽作品完全不符,則取消比賽成績。
七、獎項設置
1.一等獎占決賽總數10%,二等獎占決賽總數20%,三等獎占決賽總數30%,其余決賽選手為優秀獎(評分指標附后)。
2.比賽獲獎作品名單將在校園網上公示,公示期為5天。公示結果無疑后,公布獲獎名單。
教務科
2018年4月11日
附:2018年廣東省工業貿易職業技術學校信息化教學比賽評分指標
1.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
評比
指標
|
分值
|
評比要素
|
總體
設計
|
40
|
1.教學目標明確、有據,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符合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
2.教學策略得當,符合職業學校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
3.合理選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系統優化教學過程;
4.教案完整、規范,內容科學。
|
教學
過程
|
30
|
1.教學組織與方法得當,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做中學、做中教”;
2.教學互動流暢、合理,針對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3.信息技術與數字資源運用充分、有效,教學內容呈現恰當,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4.教學考核與評價科學有效。
|
教學
效果
|
15
|
1.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或完成教學任務的作用突出,效果明顯;
2.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
特色
創新
|
15
|
1.理念先進,立意新穎,構思獨特,技術領先;
2.廣泛適用于實際教學,有較大推廣價值。
|
2.信息化課堂教學比賽
評比
指標
|
分值
|
評比要素
|
總體
設計
|
25
|
1.教學目標明確、選題有價值、內容安排合理,符合新時期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要求;
2.教學策略得當,符合職業學校學生認知規律和教學實際;
3.合理選用信息技術、數字資源和信息化教學設施,系統優化教學過程;
4.教案完整、規范,內容科學。
|
教學
實施
|
45
|
1.按照提交的教案組織課堂教學,教學過程與活動安排必要、合理,銜接自然;
2.教學組織與方法得當,教學活動學生參與面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體現“做中學、學著做”;
3.信息技術與數字資源運用充分、有效,教學內容呈現恰當,滿足學生學習需求;
4.教學互動流暢、合理,針對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5.教師教學態度認真嚴謹、儀表端正、語音規范、表達流暢、親和力強。
|
教學
效果
|
15
|
1.有效達成教學目標,運用信息技術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或完成教學任務的作用突出,效果明顯;
2.課堂教學真實有效、氣氛好,切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
|
特色
創新
|
15
|
1.理念先進,立意新穎,構思獨特,技術領先;
2.課堂教學效率高,成效好,特色鮮明,具有較強的示范性。
|